中国近代史上最扑朔迷离的失踪案 彭加木到底去哪了

栏目: 历史趣闻 编辑:未知 时间:2017-04-08 18:06

彭加木1925年生于广东,194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农学院,后来到了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像彭加木这样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受到了重用,他之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专攻农业化学。

中国近代史上最扑朔迷离的失踪案 彭加木到底去哪了

今天爆炸君来给大家聊聊中国近代历史中一个非常扑朔迷离的失踪者,失踪者的名字你或许在一些报道奇闻怪事的报纸、杂志或者电视节目上看到过,他就是彭加木。

彭加木是何许人也?他1925年生于广东,194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农学院,后来到了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像彭加木这样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受到了重用,他之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专攻农业化学。

彭加木的人生转折来自1956年,这一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科学考察团,决定考察当时还很神秘的新疆腹地。彭加木本来已经获得了出国学习的机会,但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放弃了。当时彭加木怀着极高的热情给中国科学院的负责人郭沫若写信说:“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

就这样,彭加木在1957年起就积极奔赴新疆考察。当时他已经身患癌症,但是每当病情稍一缓解,彭加木就拿起行囊奔赴新疆,前前后后一共十五次进疆考察。其中不得不说的是他对罗布泊的三次考察。

第一次是在1964年,彭加木和同事围着罗布泊考察了一周,由于当时条件不允许,他们并没有深入罗布泊的腹地。但就是这样,彭加木的第一次罗布泊考察还是收获颇丰。他们在流经罗布泊的三条河流中发现了重水等资源。

当时我国正在大力研发核技术,而重水则是制造核能源必不可少的物质。由于彭加木的这次重要发现,全国为之轰动,再加上彭加木本人身患重病还不忘奉献祖国的精神,一时间彭加木三个字成了全国青年学习的榜样。

第二次是在1979年,当时中日两国的电视台正在联合拍摄《丝绸之路》,因此摄制组特意聘请彭加木为顾问,亲赴罗布泊地区考察。在当时,关于罗布泊的一些科学研究数据一直都掌握在外国的科研机构中,中国科学家对罗布泊的科学考察始终是一个空白。因此在此行之前,彭加木深情地说道:“我彭加木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路来的勇气,我要为祖国和人民夺回对罗布泊的发言权”。

结果彭加木也不虚此行,他们发掘填补了我国一些重大科研领域的空白,纠正了外国探险者的一些谬误。

中国近代史上最扑朔迷离的失踪案 彭加木到底去哪了

彭加木的第三次罗布泊考察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关于罗布泊的考察,他就是在这次罗布泊之行中失踪的。当时他是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的队长,时间是1980年5月。这次彭加木率领科考队首次穿越了全长450公里的罗布泊腹地。这次穿越之旅很顺利,1980年6月5日,考察队在彭加木的带领下由北向南纵贯了罗布泊干涸的湖底,按计划到达本次考察的终点——米兰,打开了罗布泊的大门。

之后考察队稍作休息后,又由南向北再次对罗布泊进行考察,在6月16日下午来到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此时距离走出罗布泊还有400公里的路程,但是考察队的汽油和水源都所剩无几了。经过开会商议,考察队决定向当地的驻军发电报求援。据说当时彭加木本人并不同意发电报求援,因为让部队送水的话大约要用去七千块钱的资金,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

但最终考察队还是决定发报求援,彭加木本人亲自起草了电报——“我们缺水和油,剩下的水和油只能维持到明天。”就从这个电报内容上看,彭加木当时也没有主动开口要水,而是汇报了严重缺水的情况。这可能就是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崇高觉悟吧。

中国近代史上最扑朔迷离的失踪案 彭加木到底去哪了

次日上午部队回电同意给予物资援助,并要求他们提供坐标。但就在此时考察队的其他人突然发现他们的领队彭加木不见了,找遍了营地只在考察车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是彭加木亲笔所写的:“我往东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看到纸条后,众人都很吃惊,因为营地外已是50摄氏度的高温,这种情况下出行肯定会凶多吉少。

相关文章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
随机推荐
Top